返回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37章 利诱百姓,刘备聚粮于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先生说得极是!”

    虽然这些豪强富商,只肯抽调出八百私兵、百匹战马给刘备,但这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了。

    而有了这些钱粮兵马,郑平助刘备立足青州的第一步,也初步达到了预期。

    若非要考虑安置黄巾及流民所需的钱粮,再养上三千兵马都不是难事。

    论人格魅力,刘备在当世可以称得上一流了。

    单论练兵,关羽是跟士兵同甘同苦,以身作则,因此能练出一批善于征战的精兵。

    但刘备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嘘寒问暖、屈尊降贵、言语真诚,即便是最普通的一个走卒,刘备都能跟其攀谈家常。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这八百私兵,乃至于统率私兵的豪强富商族人,纷纷对刘备产生了“吾虽千里马,但未逢其时,今遇刘备,方知世间有伯乐!”的知遇之感。

    而在这个期间,郑平也完成了对秋收抢收的部署。

    扛着“官田”旗帜的僮仆,每日里来回在田间呼喊“官田受县尊庇护”“若有贼人抢粮,县尊必倾全城之兵击贼”之类的口号。

    呼喊了一個月,生怕没人知道似的!

    收割庄稼用的镰刀、运输用的木轮车,也在这一个月内大量的被制作出来。

    尤其是镰刀,县衙更是将其免费租赁给士民百姓使用。

    即便是大街小巷的稚童,都在唱着“抢收”的童谣。

    这紧张的气氛,也令县城内外、原先不怎么在意的士民黎庶纷纷感受到了不安。

    虽然字字不提黄巾,但不少人都将其跟黄巾关联在了一起。

    而在气氛被调动起来后,县衙又下达了一条政令。

    “但凡在县衙有登记在册的民户,愿意将秋收的粮食租借给县衙一个月的,皆按出售粮食的市价两倍支付租金,并支付一定比例的定金。县衙会有专业的收割队负责收割和运输,避免劳民伤财。同时,愿意租借粮食的民户,还可以加入收割队,按天支付钱粮报酬,可以提前报名。”

    这条政令一出,再次在四乡士民黎庶中掀起大波。

    租给县衙一个月,就给出售粮食的市价两倍支付租金且支付定金,还可以加入收割队赚取钱粮报酬,这不就等于是县衙在白送钱吗?

    虽然质疑的声音不少,但相信的民户同样不少!

    一个月的气氛调动,增加了四乡士民黎庶的不安,而大部分人又都有从众心理。

    眼见周边的乡民,一个个的选择响应政令,跟县衙签订契约。

    同意将秋收的粮食出租给县衙,并且加入收割队去赚取钱粮报酬,剩下的乡民也忍不住诱惑。

    重利之下,必有勇夫。

    而这参与的人越多,乡民的胆子也就越大。

    整个高唐县在册人口四万余人,若刘备敢言而无信,那就是凭空制造出几万的饥民出来。

    ....

    平原县。

    陈纪得到郡督邮对高唐县的督察汇报,惊坐而起。

    “利诱百姓,聚粮于城,刘备这是要干什么?”

    本章已完(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