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完美暴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350章 漕运总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总兵官和参将的府衙大本营就在淮安这座关键城池当中,统筹全局。

    总兵官跟参将这两个职位的人选,也和南京守备是一样的,只能由勋贵来担任,就连武将都不行。

    目的就是要将漕运紧紧的抓在自己的手中,事实证明,朱棣的预料是完全正确的。

    一直到景泰年之前,运河一直都是畅通无阻,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现在的情况,动不动就是哪里堵了,哪里需要疏通维修,向朝廷伸手要钱。

    可自从土木堡大败之后,一切都开始改变了,蒙古骑兵时隔八十余年再次跨过长城,入侵汉地。

    这些强盗马匪的肆意抢掠和破坏,完全摧毁了北方几省的农业基础,百姓因为战乱而民不聊生。

    而当时的国都京师,也刚刚经历一次大规模的保卫战,各地的调派而来的守军,以及流窜逃亡的百姓都是要粮食吃的啊。

    当时的京师乃至整个北方,各个地区互不相通,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草来维持保卫战所急需的粮食。

    因此一直都存在感不强的漕运,一瞬间就变成了救命稻草,当时的北方,就和现在一样,所有的物资粮食全靠南方供应。

    勋贵们循规蹈矩的执行着正常任务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是到了这种战争紧急状况时,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弊端就显现了出来。

    在北京保卫战的前后时期,因为要大批量的运粮、运兵、运物资,运河上的船只何止多了十倍,完全超出了承受范围。

    漕运事务的突然繁忙,让勋贵武臣们措手不及,因为当时涉及到许多省府地区的行政,又要进行各方的协调工作,武官们根本就应对不过来。

    于是景泰皇帝朱祁钰,就派遣了大量的文臣,入总兵官和参将的府衙进行协助,其中不乏有侍郎和都御史之类的高官。

    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头号功臣于谦的声望和权力达到了顶峰,同时也是文臣们的顶峰。

    于是这些早就不满屈尊于勋贵武臣之下的贪权之人,就开始抢夺起了武将的权力。

    漕运总督之职,就是因此而增设的。

    可当时虽然有了漕运总督之职,但权力还是比较平衡的,漕运总督还不能够一言而定。

    文官们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也不急于一下子就拿到能够一手遮天的大权。

    于是当时的漕运,就形成的文武双方并治同管的局面。

    他们的分工是文臣负责与各省粮道,按规定将应征的漕粮征集起来。

    等在淮安清点核对了以后,再由武臣负责押运进京,即所谓的“文督催,武督运”。

    到了景泰八年,被囚禁了八年之久的正统皇帝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再次复位登基,改元天顺。

    这时的朱祁镇,已经不再是那个心智不成熟,只顾贪玩的正统皇帝了,而是政治手段和心智都已合格的天顺皇帝。

    他登基之后,对于文官的巨大权势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大权旁落,让他这个二次上位的皇帝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于是他在各种综合因素的指引下,非常果断的处死了当时的第一权臣于谦,这个导致文官崛起的“罪魁祸首”。(这里是站在皇帝的角度说问题,不是黑于谦!)

    本章已完(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