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从种田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二章 吃绝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其实躺在张然已经醒来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他刚刚穿越过来一时间还无法接受以及适应现在的身份,担心随意行动会被看出端倪,而且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身体的这位“母亲”,所以才在妇人进门的那一瞬间,装成昏迷的样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可以说,从自己身体的这位“母亲”进门开始,一直到其离去,妇人所有的自言自语,张然一字不漏的全都听在耳中。

    而通过“母亲”的字里行间以及张然这具身体原本的一些记忆,张然对于当下所面临的环境以及状况,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据张然了解,可以确定的是他现在这具少年的身体名字也叫做“张然”,与他之前梦境中的那个少年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张然从现代社会,魂穿到了古代少年“张然”的身上,并接受了其现在的身体以及部分记忆。

    通过脑海中的记忆以及刚才妇人的叙述,张然慢慢整理了一些已知的信息,并总结了以下几条

    一,少年也叫“张然”,家住京兆尹,新丰县,戏乡,上隅里。里中的里民大都姓张与“张然”同宗同族,故上隅里也被称为“张里”。全里上下总共有不到百户人家,其中包括张然一家。至于现在是何年何月,哪个朝代,张然并不清楚,而原身从小到大几乎也没有出过远门,所以并没有太多此方面的信息。

    二,“张然”早年丧父,家里只有一个母亲和一个妹妹,母亲张李氏,妹妹张穗儿。家庭状况比较差,家里很穷,除了父亲张广粟早年留下的几十亩土地以及现在居住的小院之外,并无其他财产。

    三,早已故去的父亲并无亲兄弟,只有几个出了五服远房堂兄,所以这个家在村中几乎无依无靠。

    四,因为“张然”卧病在床,很可能不久于人世的缘故,村中的一些人起了贪念,想要将张然的家土地以及房子据为己有。其中族长还派人来探视情况,打着什么鬼主意,不言而喻。但因为一些顾虑,这些现在还在观望之中,并未采取行动。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这个家庭的情况极为糟糕,可以说是风雨飘摇也不为过,一个不小心甚至可能会家破人亡,全家死绝!

    张然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结合张母刚才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以及家庭背景而得出的可怕结论。

    而且,刚才张然也听得很清楚,张母所谓的她们母女要为儿子殉亡可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张母真的打算这么做!

    这一点,张然刚才从张母决然的语气以及态度中,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张家还有几十亩地,就算“张然”死了,养活母女二人应该不成问题,为什么张母会做出这种选择呢?这难道不是很不可思议吗?

    其实不然!在张然看来,张母的选择虽然看起来很不理智,但其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无奈选择。

    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张然”的父亲张广粟,并无亲兄弟,而且早早故去,所以一旦张然这个家中唯一男丁死去,张然这一支就等于是绝嗣了。

    而张然一脉一旦绝嗣,按照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宗族礼法,张母与张然的妹妹就成了外人,不再是里民们认可的张家的族人了。这种情况下,张家的族长是有资格收回张然家的土地以及房屋等财产的。

    而张然家的土地以及房屋被收归共有之后,那么毫无疑问,张里便再无张李氏母女二人的立锥之地,她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一条,那就是被净身出户赶出张里,带着女儿滚回娘家去。

    大家可不要以为回娘家是什么好的选择,要知道古代可不是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以当下的这种社会环境来说,像张李氏这种先丧夫后丧子的女人,一般都会被认为是克夫克子的,更何况张李氏还带着一个“赔钱货”女儿,这种情况下无论她们走到哪里都是会被嫌弃会被鄙夷的。

    而且,据刚才张母自己所言,他娘家的兄弟们早已经分家了,父母跟大兄过活,根本无力接纳她们母女二人。

    就算父母顶着压力,勉强接纳了她们母女二人,以她兄嫂那尖酸刻薄的性子,也不会给她们好脸色的。甚至,很有可能张李氏刚回了娘家,就会被兄嫂逼着改嫁个老鳏夫什么的,以此换取一笔彩礼钱。

    当然,除此之外,她们母女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卖身到大户人家成为奴婢,从此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运气好的话,碰到个好人主人家,还可以继续苟活。运气不好,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而且,这种卖身成奴的成功几率于她们而言,其实并不是太高。因为一般好人家收奴婢也是要知根知底才行,是不会要她们这种名声不太好的女人的。

    综合上述,可以说只要“张然”这个家里的唯一男丁一旦身亡,那么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对于张李氏母女而言都是极为悲惨的。

    这也是张李氏选择随子殉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她们本来就是时代下的牺牲品,根本别无选择。

    。

    本章已完(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