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人生重置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423章 绕过技术专利壁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胡总,我听说魅力半导体正和华联电子谈合作的事情?对于DRAM我们所一直都有研究,虽然技术上远远谈不上先进,但我们独有的设计架构还是不错的。不知胡总感兴趣吗?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向你方提供这种名为XKG的架构。”

    一直没说话的马钰这时突然开口,他的意思是想和魅力半导体做技术交换。

    所里的科研成果很丰富,但要找到既符合对方需求,又不会泄密的技术,也只有这种DRAM的设计架构。

    胡杨一听,顿时大喜。技术落后不要紧,现在魅力半导体进行DRAM的研究,最缺的就是技术路线。而马钰所说的这种架构,完全是27所自研的成果,当然也就规避了其他巨头的技术专利壁垒。

    随后,胡杨打电话让闫汉章上来,和代表27所的戴向军签订了合作协议。

    协议规定,魅力半导体在存贮芯片(包括闪存、DRAM等)方面向27所提供技术支持,27所将无偿提供自研的DRAM架构给魅力半导体。

    27所获取技术支持以后,需遵照保密协议,不得将魅力半导体的技术泄露给第三方,不能进行商业化应用。

    魅力半导体无偿获得27所的XKG架构,所有基于这项基础的技术升级都归魅力半导体所有。

    “胡总,感谢你的大力支持,以后咱们两方可以加强合作。不过,咱们之间的合作,知情人最好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

    临出门前,戴向军和马钰再三向胡杨表示了感谢,并同时叮嘱了一句。

    “戴先生、马先生、你们太客气了。我会注意这件事情的保密工作,请二位放心。闫总,剩下的事情你来处理,替我招待好两位客人。”

    胡杨和戴向军、马钰一一握手,然后就和林嫣下到86层自己的办公室。

    闫汉章很快处理好和27所的合作事宜,事情也仅限于他和黄涛、杨成林知道,连萨弘礼都不知究竟。

    等拿到XKG架构的技术资料之后,胡杨才召集闫汉章、黄涛、以及杨成林开了一个会。

    “杨博士,回头你们对这种架构做一次评估。如果有应用价值,未来公司关于DRAM的技术研发,就以这项技术路径为主。”

    胡杨不懂技术,闫汉章也搞不懂具体的芯片设计,这种事交给杨成林最合适。

    杨成林把资料带回公司之后,就组织技术人员对此进行技术评估。三天后,他带着评估报告来到了胡杨的办公室。

    “胡总,闫总。”

    推门进去,就看到胡杨和闫汉章正坐在茶室里喝茶,杨成林笑着向二人打了招呼。

    “杨博士,请坐。”

    胡杨示意杨成林坐下说话,然后他从对方的手里接过了评估报告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他又把报告递给闫汉章,让他也看看。

    “胡总,闫总,经过我们的评估,XKG架构非常利于技术升级和改造,这对于我们研究DRAM芯片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杨成林没想到,一种从未见过的非主流架构,却成了他们研究DRAM技术的关键。

    “好,好,好!”

    闫汉章一连说了三个“好”,可见他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胡杨笑着说道:“杨博士,那你们就好好利用吧。未来基于这种架构开发出来的DRAM技术,知识产权归属公司,你们都可以去申请专利。”

    “好的,胡总,我明白了。不过,按照我和有关技术人员的推断,公司研发DRAM技术,大概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才能成型。”

    杨成林给出了时间表,这个时间已经大大超出了之前的估计。之前在没有得到这种架构的时候,他估计公司自研DRAM技术大概需要5-10年。

    “非常不错!闫总,接下来你要对魅力半导体这项研究工作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务必把这项技术拿下来!”

    胡杨一扫前段时间的郁闷心情,这一次的偶然事件,让公司找到了自研DRAM的新技术路径。

    “放心吧,胡总,我现在就和杨博士去魅力半导体。”

    闫汉章刚才坐在这儿,就已经想好了,他需要召集有关人员开一个动员大会,并在会上提出重奖方案。

    等杨成林和闫汉章离去以后,胡杨让林嫣打电话通知高明康、陈豪、陈嘉霖,魅力半导体将于下周召开董事会会议。

    之前胡杨就考虑过投资兴建DRAM工厂的事情,现在既然在技术方面看到了突破的前景,那么建厂的事情就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要不然DRAM完成了设计定型,生产怎么办?总不能还去找外人代工吧?

    但是,投资一座大型的DRAM生产工厂,所需要的资金非常庞大。现在这个时间点物价要较十年以后低很多,但投资额即便达不到300亿元这个数额,最起码也需要100亿元左右。

    100亿元的资金,此时的魅力半导体肯定是拿不出来的,因此胡杨才需要召开董事会会议,和几位董事一起想办法。

    要不说半导体行业最烧钱呢,再多的资金都填不满极大的需求。研发烧钱、建厂烧钱,投产以后的技术工艺爬坡,同样烧钱。

    本章已完(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