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至尊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585章 恶循止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所以,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是其中的第一个方法。

    《道德经》讲:“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易》曰:“作《易》者其知盗乎?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编撰《易经》的人,很了解盗贼吧?其中说“背负着重物而乘坐华丽的车辆,必然招致强盗前来。”这就是说盗寇实际是自己招引来的啊!

    对于欲望,道门追求的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即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太上老君崇尚“无为”,道门思想和传统的自律有相通的地方,但不强调克己,讲究“顺”。

    道门思想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应当顺应自然,顺应法理。所以说,对于人类的欲望,道门重在“疏通”。

    道门的修行首先要做到知欲而行,欲望是在某个时间段内产生的思维活动,并不是恒定不变,一如:天地人生杀,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生杀的运行在变化。

    不可过欲,不辱不殆。

    人对欲望的把握也需要遵照适度原则,懂得珍惜已有的,就不会贪求未有的。

    知道满足和适可而止,就不会在贪欲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就不会遭受因为贪欲而引发的困辱与危险,能够获得一种长久的平安。

    人不要一味贪求他人之物,重要的是把握自己所有的,学会珍惜。

    道门的欲望概念是独立任何一个领域地存在,对道的理解没有一定的智慧是很难产生其思维形式的,所以在这里修道者说出以上个人对待欲望的理解,也希望看了这些文字的善信,能对欲望的解释有个最直观的概念。

    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道德经》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认识贪欲,看清危害。

    只有认识了贪欲,看清楚了贪欲的种种危害,才能够真正去除贪欲,避免贪欲。

    在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贪欲中,人们的五感遭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容易迷失其中,扰乱内在的心智。

    懂得“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人们才能将心神安宁下来,有所收获。

    颜色少的时候,人们容易分辨;颜色多了以后,就眼花缭乱了。各种声音同时出现,根本就听不清楚;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食而不知其味。

    出去打猎,强的杀,弱的也杀;大鱼也捕,小鱼也捕,最后自己神不守舍,心神不宁。稀有的财货,让人行为不轨。

    太上老君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攻略,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门崇尚自然,自然中必有欲望,《太上老君说清静经》:欲岂能生,欲既不生,既是真静,对人心中的欲望说明了,从人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哇哇大哭是为了能吃饱、呼吸空气生存的欲望,难道也是有罪的么,要抛弃的么?

    随着长大对生存的欲望也在改变,这就要人们控制欲望使其合理化,明白了自我欲望的合理度,便是真正的清静。

    见素抱朴,追求更高。

    贪欲之门并不能通往幸福,“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需要从欲望的反面入手,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来获取幸福。

    所谓“极简生活”,就是一种“见素抱朴”的生活。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负赘,去除对资源的乱采滥伐和对环境的破坏,只追求一种必要而简洁的生活方式。

    尊“道”的生活看似简朴无华,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

    人们“见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可以不为外物所牵。在简单朴素的生活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在太上老君看来,消除了贪欲,返璞归真,就是打开了一生幸福的大门。

    因为愿望简单自然,时时感受到满足,这才是真正而长久的幸福。

    正所谓“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自生自长中即使出现了个人贪欲,就用道的质朴纯正去引导控制,教人敬畏质朴纯正的道,就不会在产生各种贪欲。

    没有了贪欲就回心归柔静,天下就自然归于太平安定。

    本章已完(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