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平羌之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马援领导的平羌之战,以及后面的开仓放粮,消息传回到洛阳,刘秀闻之大喜,认为马援是一位既能征战,又善于治理地方的能才。

    朝廷上,刘秀对马援在陇西、金城的作为,赞不绝口。

    见天子高兴,大臣们也不介意为马援说几句好话,讨天子的开心。

    这时候,光禄勋张湛抬了抬笏板,朗声说道:“臣启陛下!”

    刘秀看向张湛,含笑问道:“光禄勋何事启奏?”

    张湛说道:“陛下,微臣以为,破羌以西,远离朝廷,治理困难,又时常受胡人侵扰,民不聊生,不如将破羌以西之百姓,迁移到内陆,破羌以西之地,皆可弃之!”

    破羌,是金城郡的一个县,位于金城郡的正中央,张湛的意思是,就在破羌县这里竖画一条线,破羌以东,仍为汉土,而破羌以西,干脆就不要了,送给羌人。

    张湛的这番话,听起来挺骇世惊俗的,等于是把金城郡切掉一半,但仔细琢磨,也有他的道理。

    金城郡属边疆,距离洛阳,朝廷治理起来的确是很困难,另外,金城郡与羌人接壤,羌人时不时的就跑进金城郡,烧杀抢掠一番,百姓深受其害,各类生产也无法进行。

    可以说这块土地,对朝廷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还是朝廷巨大的负担。

    留之无用,反成负担,那还不如快刀斩乱麻,弃掉算了。

    张湛说完,朝堂内安静下来,众人相互看看,最后齐刷刷地瞧向刘秀。

    刘秀是非常尊崇祖制的,这个祖制,既包括西汉的礼法,也包括西汉的领地。

    现在张湛提议把金城郡切割出去一半,大臣们觉得陛下听闻他的建议,不会太高兴。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刘秀的脸上并未表现出气恼之色,心里却很是不痛快。

    历代先帝,皆能守得住金城郡,怎么到了自己做皇帝,就得把金城郡割出去一半让给羌人?

    凭什么?

    刘秀不敢拿自己和高祖相比,但自信比高祖之后的历代先帝,他丝毫不差,包括文武二帝。

    文帝中兴汉业,武帝开疆扩土,可他刘秀也同样光复大汉,夺回大汉江山,重辟大汉基业。

    再者说,眼下马援刚刚重创了羌人,朝廷不去掠夺羌人的土地也就罢了,还要把半个金城郡让给羌人,哪有这样的道理?

    刘秀还没有说话,韩歆出列,向刘秀拱手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光禄勋言之有理。

    破羌以西,穷山僻壤,且羌人频频出没,难以治理,另,破羌以西牵制朝廷大量的兵马,将此地弃管,可大大节省朝廷之精力、兵力,还望陛下明鉴!”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等韩歆说完,又有几名大臣出列,表示赞同。

    刘秀看向众大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他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的大臣是主张放弃破羌以西的,刘秀眨了眨眼睛,他不得不谨慎考量,破羌以西,这半个金城郡,是不是真的对朝廷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朝廷是不是真的该放弃这一块的土地。

    琢磨了好一会,刘秀看向邓禹,问道:“右将军之见呢?”

    邓禹迟疑了一下。

    其实要不要放弃破羌以西,邓禹是没什么意见的。

    放弃了,自然有放弃的道理,不放弃,也有不放弃的道理,放弃与否,这没有对错之分,就看朝廷如何衡量利弊。

    就如张湛、韩歆等大臣所言,破羌以西这块地方,羌人会时常进来袭扰,百姓根本无法耕种生产,不能种地,朝廷就征收不到粮食,也没有税赋可言。

    而且每次羌人侵入进来,朝廷又不能不管,必须得派出兵马,驱逐羌胡,这自然是大大消耗了朝廷的精力和兵力。

    但真要把破羌以西让给羌人,又会大大损坏朝廷的颜面,天子的颜面。

    想要实际的好处,那就弃掉破羌以西,想要颜面上过得去,那就继续保留破羌以西。

    反正其中的利害关系就是这么回事。

    邓禹琢磨许久,说道:“微臣听从陛下圣断!”

    刘秀都差点气乐了,抚了抚额头,说道:“此事,我要需再斟酌!”

    不日,马援从陇西回洛阳向刘秀复命。

    随他一同回洛阳的,还有马成部,军中携带了不少从羌人手中夺来的战利品,包括粮食、牲口以及一些金银珠宝之类。

    刘秀在皇宫中接见马援,对于马援于平羌之战的表现,刘秀是赞赏有加。

    马援诚惶诚恐,一再表示,平羌之战,来大夫当为首功,自己是在来大夫的建议之下,才连连取胜的。

    他这么说,既对也不对。

    来歙的确是给马援提了不少的建议,为他指明了战略大方向,但与羌人真刀真枪的硬仗,都是马援自己打的,和来歙没多大关系。

    见马援居功不傲,反而还把功劳让给没有直接参战的来歙,刘秀对马援更加欣赏。

    他随即向马援提了一下,将破羌以西让给羌人的事。

    本章已完(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